您的位置: 主页 > 创投业界 >

2020年贷款类诈骗手法再升级 平安普惠三分钟揭秘

来源: 中国网•东海资讯

  作者:佚名

  电信诈骗“傍”上疫情,诈骗分子大玩“非接触诈骗”。4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数据显示本次疫情期间诈骗犯罪发案量大幅增长,批捕的案件数占所有涉疫刑事犯罪案件的58.4%。《2019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金融诈骗排名第一,受害者平均损失39506元,是2019年当之无愧的诈骗之王。更可恨的是骗子竟然将骗局升级,玩出了新花样,不贷款的被骗,想贷款的被骗,已经贷了款的也被骗,让人防不胜防。

  平安普惠梳理近期相关案件发现,新型骗局中最突出有两类:

  一是假冒某公司官方App。不法分子以某公司名义,声称提供高返利理财活动、贷款额度等,引导用户下载虚假App,“客服”在假App中进行资金交易或在交易中提示“银行卡有误”等信息,要求用户支付额外款项。被假冒的公司和消费者都是受害者,不少消费者被骗往往投诉无门。

  二是所谓“退息退费”骗局。近期,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向贷款客户提供所谓“投诉指导、退费帮助”服务并收取费用的组织和个人。这些黑中介忽悠借款人,“可以白拿的钱白不拿”,交一些“费用”,就可获得一份 “逃废债秘籍”,通过向政府部门、媒体恶意投诉,甚至不法手段,试图侥幸减免正常信贷债务。最终受害人不仅遭受巨大经济损失,还被记录不诚信行为。

  新骗术不断上线,你的防骗技能升级了吗?

  针对这些疫情期间不断升级的诈骗手法,平安普惠联合梨视频和法治周末等权威媒体,推出以严抵黑中介、辨识仿冒平台等主题的系列科普视频,三分钟帮你解密。

  除此之外,平安普惠还将从理性借贷方面入手,帮助大家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效避开消费陷阱。如在遇到超过购买能力的物品时对自己发问:“这款产品是否有实用性,没有它我的工作生活会受到影响吗?如果确定借款,是不是有足够能力在还款期限内偿还,利息是否在我的承受范围内?”达到用途合理、金额合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理性借贷”,以此提升自身消费金融素质。

  此次系列科普公益视频,是平安普惠消费者金融素养提升计划“维C行动”提出的消费者保护理念,权威法治媒体《法治周末》提供相关真实案件为内容支撑,由梨视频制作推出。届时,公众可通过梨视频平台进行收看。

【中国创业网-www.17cye.com.cn
免责声明: 本网站资讯内容,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