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创业故事 >

领跑工业互联网15年的“老裁缝”故事,你不可不知

来源: 新浪财经

  兵无常法,因时而动。

  拐点姿势,常省常新。

  面对互联网突如其来的示好,多数制造企业异常矜持。好在互联网看似浮夸,却极具耐心,滴水不漏地改造着传统产业的前行轨迹和游戏规则。

  慢慢地,有探头观望,有排队静候,可工业4.0的入场券,似乎更垂青那些从“结构”上彻底改变而非“运营”方面小打小闹的“老江湖”。

  领跑工业互联网15年的“老裁缝”故事,大家一定听过,我只讲30秒:

  来到制造业革命现场:再造西装

  1

  以传统服饰起家的青岛红领集团,身上被挂满了诸多标签——老青岛人衣柜里的时尚象征;商界同行眼中,被海尔、华为、万科、阿里巴巴先后参访的转型代表;媒体记录中,C2M(按需定制) 的标杆企业。

  

 

  ▲ 山东青岛即墨,酷特智能厂区内,成衣展示体验区域的领带墙。酷特智能前身为青岛红领集团,是一家有22年历史的服装企业,这家企业因为较早实践C2M(按需定制)而受人关注。

  

 

  

 

  ▲ 门口“青岛红领”与厂区内“酷特”的标识相互辉映,熟悉这家企业的人都明白,这是分属于它的两个时代。

  如今,集团宣布“红领”落幕,更名“酷特智能”,视同变革的分水岭。此后,“红领”将只作为酷特个性化定制平台旗下的一个产品品牌出现。

  2

  酷特工厂的流水线上,从对顾客量体收集数据——研发中心的 CAD 制版——制作电子标签——面料裁剪——前片、袖口、后襟等个性化缝制——熨烫质检,一套定制西装的完成涉及22个数据,400 道工序,由平台数据系统贯穿始终。

  整套工序可以只花 10 分钟浏览完毕,工厂内 2000 多位工人各司其职,在朝八晚五极少加班的情况下,依靠强大的流程工作实现日产超过 4000 件的规模。

  

 

  ▲ 红领集团C2M云平台建设方案

  (C2M模式于“工业互联网”背景下产生,源于德国政府在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工业4.0概念。)

  2017年10月16日,美国客人David通过美国经销商预定了一件西装礼服,这是他第一次定制西装,于是预约了量体师上门量体。整个量体过程用了5分钟,分别采集了总肩宽、中腰位、上臂围等22个数据,所有关于他的体型尺寸将会存档,便于再次定制时自动生成。

  客人对面料花型、色系、肩型、驳头型、胸口袋等10多项款式做出选择,并预定自己喜欢的里料、刺绣和面料标等设计细节之后,就可完成下单,他们的定制数据和细节要求就在下单那一刻进入红领的订单平台。

  系统会自动对22个数据做排单,完成最优剪裁排列方法计算和版型匹配。工人们只需实时观测订单变化,核对每笔订单中的50多个定制细节,将相关数据感应录入磁卡,David的衣料就开始在400道大小不同的工序间自动流转了。

  

 

  ▲ 电子标签在酷特的定制体系中,起到了数据的转换和传递的关键作用

  车间里已经装上监控流程的高清摄像头,客户的电子标签每进行到一个流程都会被打卡。

  “在未来,只要红领放开访问权限,客人就可以直接打开自己的网页或手机App,看到自己的衣服进展到了哪一道工序上,甚至知道自己这件衣服每一道工序是哪位工人在操作。”

  最后,David西装会通过UPS空中航运,送到他们手中,在下单7天之后的10月24日完成交货。而“国外西服定制一般都需要三到六个月”。

  按需定制“红领模式”下的大风暴

  酷特流水线上的定制西装千人千面,“电子标签卡”(RFID芯片卡)在C2M体系中极为关键,这个小小的卡片上,记录了一件产品的所有数据,工人们依此了解各自工序中的定制需求。而在转型最初,他们只能把定制工艺写在布条上,从制版到缝制,手递传看。

  

 

  按需定制流水线、平台数据系统、电子标签卡齐上阵后,车间主管已无要害。2015年,公司在组织架构上勇敢变革,原有的小领导角色统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名词“细胞核”。

  

 

  ▲ 智能缝制车间一瞥

  车间的大数据中心、供应链中心、智能缝制车间、裁剪区、个性化定制手工制作区、智能熨烫线、质检中心等模块紧密协调配合,通过物联网和智能化管理,由“细胞核”与细胞成员团队相互协作,每天可生产4000件完全不一样的定制西服。

  红领当时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正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他的著作《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预见到的大趋势——传统的以垂直整合、协同效应、规模经济、成本控制、层级制组织、命令-控制模式、以职能为依据的分工等为特征的工业经营管理方式,正逐渐被以资源外包、规模小型化、定制化、利润中心、网络型组织、意识-反应模式、以知识为依据的分工等全新经营管理方式所取代。

  新流水线,新工人

  酷特流程管控中心在内部执行着“四去”的落地,即“去部门,去科层,去领导化,去审批”,较2015年的“消灭车间主管”,更具挑战。

  传统财务、人力、法务、行政等部门,已从酷特消失。企业变成了生命体组织,“总监、主管、班长、一线员工”逐渐被“系统总经理、流程/节点经理、细胞核、细胞成员“所取代,更多体现功能。工资制度也正在向功能工资制切换。

  “原来管理岗是25个人,现在没有了。除了总的费用降低了,最重要的一点,效率、客户满意度提升了,员工收益也有所提高。

  从某种意义上讲,德鲁克一直在谈责任,没有谈过权力,强调管理需要专注在组织的成果和绩效上。酷特的“四去”,让员工自主决策怎么把事情做得更好,也暗合了这一层意义。

  头部企业的工业互联网演绎路径

  酷特智能耗费15年打造的大规模定制模式,颠覆所有对制造业的传统认识。按需定制平台数据系统,积累了超过200万名顾客个性化定制的版型数据,包括版型、款式、工艺和设计数据,西装数据建模打版过程涉及很多细节,一个数据的变化会同时驱动9666个数据的同步变化。

  

 

  在颠覆掉了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模式,走向定制化生产的同时,也注定带来背后管理模式天翻地覆的变化。应运而生的“细胞核”管理模式,相信已成为其他头部企业的不谋而合或是某处借鉴。

  例如完成逆势进化的三一重工,其18号厂房是工信部样板工厂,这间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车间,是行业内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智能化制造车间,主要解决的是三一集团离散型制造形态的柔性制造和个性化、少人化问题。

  在2013年8月,三一启动了新一轮制造变革,董事长梁稳根这样规划他想象中的工厂:

  “所有结构件和产品都在很精益的空间范围内制造,车间内只有机器人和少量作业员工在忙碌,装配线实现准时生产,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制造现场基本没有存货。”而位于苏州昆山产业园的12号小型挖掘机结构件工厂,就初具这样的雏形。

  当然,工业互联网的演绎路径,不止一种。工业e站也正视图与众多中小制造企业实现互联,其加工工厂展示下的物料定制加工,叉车物流,无不是外部定制服务的某种尝试。至于管理模式上的革命,相信会有更多地“车间主管”,涌入失业大潮。

【中国创业网-www.17cye.com.cn
免责声明: 本网站资讯内容,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热点信息